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工作要闻

【低碳科技宣传】我市布局推动钠离子电池研发新技术
发布日期: 2024-05-14 11:54 浏览次数: 字体:[ ]

本网讯:【社会发展科技处报道】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但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锂和钴储量有限,回收利用要求较高。为了助力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材料更加便宜易得的钠基电池。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同、制造工艺相似,而且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能好等特点。钠基电池的主要物质钠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所以不仅资源丰富,而且钠基电池的生产过程也可比锂电池更加环保。

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电池储钠的主体,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钠离子的嵌入或脱出,因此电池的容量与负极储存钠离子的能力呈正相关,负极材料的选择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2023年济南市社会民生专项项目“金属离子电池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优化“圣泉法”生物质精炼一体化技术,开发生物基树脂炭制备技术,攻克硬碳负极性能不稳定难题,实现生物基树脂炭前驱体宏量制备。通过开发造孔、包覆技术和杂原子掺杂技术,攻克钠离子电池等金属离子电池首周库伦效率(ICE)不高、循环寿命补偿等难题,实现从秸秆到硬碳负极的全技术路线和产业链贯通,为国内储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性能、高稳定、高安全的新产品。目前,硬碳负极材料已经通过实验室测评及中试放大,并通过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和机构的验证和试用,证实了产品具有性能稳定、一致性高等特点。项目产品主要应用钠离子电池(SIB)负极材料,插电混动汽车(PHEV)对高倍率性能电池的使用也能带动锂电硬碳负极的市场需求,可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新能源电池原料高性能、低成本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和稳定发展,为我国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