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撬动乡村振兴“大”引擎—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登上学习强国
发布日期:
2021-08-05 09:57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大 中 小]
本网讯:【农村科技处 报道】莱芜区马铃薯脱毒及推广应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是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建立的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应用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021年8月4日,该基地的先进工作经验在学习强国APP上进行了报道。
2021年7月1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贺小庄村的马铃薯脱毒及推广应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工人正在进行马铃薯原原种分级、入库工作。“原先我们种土豆亩产量只有两三千公斤,一亩地纯收入也就1500元。自从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以来,亩产量都在四五千公斤,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打工,一亩地收入能增加一千多元。”常年在基地打工的贺小庄村民亓昌俊高兴地说。
随着农村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把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基地附近村庄近20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基地打工等方式获得收益。近年来,基地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发展目标,以济南市农科院专家为主体,聘请了李承永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平高级农艺师、李庆芝高级农艺师等11名专家组成了特派员专家团队,并与山东农业大学徐坤教授、青岛农业大学王富教授等专家教授密切联系,组成专家顾问团,只要基地需要,随时提供帮助,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基地先后与牛泉镇上峪、西凤阳、东王庄及周边贺小庄、中小庄、马小庄、村等十几个村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引进的良种经脱毒后产量较原有品种增加30%以上,马铃薯最高亩产超10000斤,亩增产值1800元以上,而且带动周边1.5万亩以上使用良种及高产优质配套技术。
品牌化是基地做大做强的关键,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为保证基地所产种薯的质量,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建立了组培中心、春暖棚、网室、恒温库,并为之配套了水肥一体化、恒温检测等物联网设备,为种薯质量提供了硬件保障。牛泉镇积极给基地产品注册商标、申请认证,现基地销售的种薯均采用“农坛”“莱丰”品牌,基地的商品马铃薯已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
为拓宽增收链、延长产业链,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外优质鲜食、彩色等特殊马铃薯品种5个,通过在牛泉镇贺小庄品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宜莱芜区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商品性好的鲜食品种2个,较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亩增收800元;牛泉镇积极与马铃薯加工企业对接,引进适宜工厂化加工的马铃薯种质资源16份,为今后品种选育及产业链融合与延伸积累了种质资源。
2015年以来,基地从单一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场,发展为集脱毒、试管苗组培快繁、原原种、原种繁育于一体的脱毒良种繁育体系,并以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属合作社为依托,申请得到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马铃薯、生姜、大葱、大蒜四个绿色产品认证,合作社社员由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统一技术服务,产品统一应用合作社的“薯莱乐”商标,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将“小”土豆做成了脱贫致富“大”事业,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