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工作要闻

示范引领,三产融合——记科技特派员史益民
发布日期: 2021-08-16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本网讯:【农村科技处 报道】史益民,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商河县金盆地家庭农场法人。史益民的金盆地家庭农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龙桑寺镇史家庙村,2014年注册成立,流转土地568.7亩,主要从事优质麦和酿酒高粱培育繁育与种植、工厂化生态循环水淡水鱼养殖、高粱白酒固态法酿造与销售,至今农场先后荣获“山东省第二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济南市渔业标准园”、“济南市渔业观赏园”、“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站”、“商河县高粱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济南市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荣誉。其中“金盆地草鱼、鲤鱼、鲢鱼”通过了三品一标认定,“金盆地高粱”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区域品牌农产品。史益民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营模式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酿酒提供原料、白酒生产酒糟为淡水养殖提供饲料原料、淡水养殖鱼粪为粮食种植提供有机肥料”的生态循环式农业。三产融合紧密,产业特色突出,成效显著。

农场土地原为史家庙村砖瓦厂片区土地,2010年砖瓦厂关停并闲置。2013年为激活民间资本,盘活闲置土地,使其产生产出效益,史家庙村村委会以整体发包形式,将土地流转给史益民。农场改造前,整体地势低洼不平,常年积水,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史益民流转土地后,通过土地整理、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作业等系列土壤改良措施,现农场耕地集中、成方成片、布局合理,水塘水质清冽洁净,水、电、路、沟、渠等配套设施齐全,达到旱能浇、涝能排要求,为粮食种植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为无公害淡水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年产小麦220吨、高粱250万吨、淡水鱼200吨、白酒60吨,年销售总额485万元,年纯利润145.5万元,让贫瘠的砖瓦厂摇身变为增产致富的“金盆地”。

史益民农场先后在山东省农科院引进13个优质高粱品种,通过试种,最终筛选出了适宜商河县及周边片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半糯糯种吉杂123、济粱3号、晋杂104 三个优质品种。通过示范基地的宣传推广,现已经在农场种植500亩、刘集村500亩、贾庄镇500亩,亩产均产600公斤,平均价格在2.2元,比玉米单产高出300-640元,让种粮大户实现了增产增效。此外,史益民自2018年开始与鲁研种业、中化集团合作,签订优质小麦生产订单,农场优质小麦收获后,一部分自己留存制曲用作白酒加工生产,一部分通过订单合同形式销售给中化集团。价格高于普通小麦品种0.1-0.15元,平均亩产增收150元。除此之外,史益民还带动周边农户开展高粱订单生产,托管刘集村1000亩土地,流转近村300亩土地,发展订单高粱种植,农场向农户提供从种子-农业投入品-技术管理-种植-收获-收购一条龙服务,带动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大生产。

2020年,商河县金盆地家庭农场申报的商河县高粱循环农业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获批建设。2020年以来,史益民以实际行动带领示范基地特派员团队,充分发挥特派员技术特长,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适度规模化引领为目标,让商河县金盆地家庭农场从一个贫瘠土地成长为一个新型经营主体,从开始的满面疮痍到现在的田陌成行、井然有序,从原始生产到全程机械化、绿色发展,从单一产业的“各自为政”到三产融合、紧密衔接,实现了向土地要产量、夺效益。农场不断探索模式农业专业经营化、绿色标准化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走绿色农业发展路子,通过观摩学习、现场指导等方式,示范引领本县20多个家庭农场和本镇19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增产增收。让科技特派员专业人才的技术力量,转化成为指导农村农业生产的实实在在的主心骨,让农村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