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市中区科技局 报道】“负重爬坡、攻坚克难、艰难前行”,对于市中区来说,这12个字是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写照。项目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新增载体处于空当,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滞后。也是在这样艰难前行的一年里,市中区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明确了方向、突破了瓶颈、积蓄了力量。
“2015年,将是市中区改革创新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项目建设的加速期。”市中区委书记朱红方表示,“市中将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市中的底气,来自今年蓄势发力、跨越赶超的坚实载体:117个重点项目,7栋建筑面积共113.3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6大建筑体量300万平方米以上、能容纳50万人的片区,10大高端产业聚集的特色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在市中区2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目标方向的赛跑已经开始加速。
创新引领 项目建设铸造发展新引擎
2014年,市中区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3.08%,总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6位;完成生产总值687.2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列济南市内四区第一位。
市中区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进入跨越提升的突破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活力动力不断增强,改革创新进入重点突破的攻坚期。而市中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好优势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为此,市中区立足现实要素基础,把发展转型到创新驱动、特色引领上来,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成果,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聚变”和“裂变”。
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市中区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以项目建设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心思集中到大干项目上。市中区今年将突出“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区级领导干部对包挂项目负总责,定期到项目一线、生产一线帮助解决问题,全力促进项目提速。把本领体现在快干项目上。市中区要求党员干部发扬敢担当、能担当的精神,以“敢碰硬钉子、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抓好项目开工、拆迁、引进等关键环节,真正在项目建设中做到能作为、善作为。把目标锁定在干成项目上。今年,市中区各街道办事处将成立相应的重点项目工作组,制定配套方案,出台跟进措施,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扎实推进各自确定的项目。
产业提升 优势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市中区金融业在2014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78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0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5:15.8:83.7;新引进香港恒生银行济南分行、交银康联保险山东分公司等17家金融机构,全市现有的4家外资银行全部落户市中区;全区商务楼宇入驻率、注册率分别增长13%和22%,9栋商务楼宇税收贡献过亿元。
上述数据的背后是市中区服务业占比高、企业总部多、金融基础深厚的产业优势,而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市中区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将市中区打造成为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产业集聚新高地。
市中区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管齐下”,精准发力抓好产业升级,加快建立以服务经济为引领、农业和工业充分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高端取向,市中区依托特色产业园区、高端商务楼宇,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注重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由“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依托英雄山商业街区、欧亚大观商都等商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商贸、特色商业,探索发展电子商务、体验式购物、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依托兴隆、大庙屯、西河等重点片区开发,发展文化创意、信息软件、设计服务、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依托重汽、西门子等大型工业企业,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集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市中区抓住省、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利机遇,筹划建设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南科技园、山大华润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区、山东中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华润健康产业园、新世界文化商业综合体、市中区民间金融产业园、工业设计城、重汽文化创意产业园、鲁能科技产业园等十大特色园区。据了解,特色园区今年将逐一落地,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集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作为市中区的优势资源,楼宇在今年迎来“井喷期”。市中区共有商务楼宇56座,建筑面积126万余平方米,而在今年,绿地普利中心、润华国际财富中心、祥泰广场、山东书城、鲁能领秀城综合体、中海环宇城等7栋高端商务楼宇集中交付使用,建筑面积约113.3万平方米,基本相当于市中之前全部56座楼宇的面积。大体量、高标准的商务楼宇为市中区的发展提供了载体支撑,市中区在加快楼宇经济的同时聚焦提质提效。
市中区将加快完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酒店式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停车设施、景观绿化的建设力度,加强楼宇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营造一流的商务环境。充分吸收借鉴外地经验,在提高楼宇“三率”、鼓励开发主体自持产权、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的放矢地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配套政策,健全完善楼宇经济服务体系,建立区直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楼宇运营方“三位一体”的楼宇联席会制度,实现由“企业找服务”向“政府送服务”转变。
城乡一体 拓展空间勾勒新蓝图
市中区的发展潜力在哪?北部核心区、中部拓展区、南部生态区拉开框架,六大片区再造新市中发展空间,高端平台提供载体支撑,改革创新不断实现突破。
在中心城区,市中区的发展空间在楼宇。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外延式扩张发展为内涵式延伸发展,楼宇的高度拓展了市中区的发展空间。而走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再看市中区,市中区的发展空间还在230平方公里的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区域。老城空间释放、新区加快拓展,市中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城带乡、区域联动,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做精北部核心区。市中区坚持“集约集聚、高端高质、创新创业”,加快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进一步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打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着眼于突出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底蕴,高标准改造提升英雄山国家级特色街区,加快老商埠特色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打造民康里、经纬巷等特色街区,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吸引力;加紧启动朗诚中心、民生大街、四里村等片区改造,做好经四纬一、济南宾馆、中光明街等地块规划策划,新建一批容积率高、承载力强的城市综合体,努力塑造中心城区新形象。
做强中部拓展区。市中区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互动、以点带片”,全力推进兴隆泛旅游综合体、南北康综合体、融汇文化创意城等6个投资过百亿、建筑体量300万平方米以上的重大项目,带动70多平方公里的片区开发建设,打造职住平衡、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的“南部新城”,再造一个“新市中”。
做美南部生态区。市中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产业与生态融合”,着力抓好玉符河流域综合治理,充分挖掘南部山区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康体健身、农庄度假等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农业园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先导区。要探索实施村庄迁并整合,加快袁庄等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努力打造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社区、新村庄。同时,坚持把旧村改造作为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在做好全部44个旧村整体规划策划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化实施杨庄、七贤、东红庙、后龙、文庄等11个城中村改造开发,努力推动旧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市中以六大片区、十大特色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北部核心区、中部拓展区、南部生态区三大板块建设,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上各有侧重,促进城乡统筹、全域发展。”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勤光说,六大片区中,鲁能领秀城商业综合体、中海广场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兴隆、大庙屯等重点片区进入拆迁收尾阶段,扳倒井、九曲整村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二环西路南延、二环南路高架、二环东路南延及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征收拆迁难题也将实现突破,融汇文化创意城项目也已全面启动。“6个建筑体量300万平方米以上的重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50万人口,而目前市中区的户籍人口只有58.5万人,一座崭新的南部新城将拔地而起,相当于用了不到5年就能再造一个新市中。”